——2023年12月28日在鞍山市铁东区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铁东区人民政府区长 宗培楠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铁东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工作完成情况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区政府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强烈的历史主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坚持把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作为全区各项工作的“总牵引”,抢抓发展机遇,充分挖掘潜力,攻坚克难,稳扎稳打,保持了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年来,我们锚定目标、逆风向前,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坚持咬定目标不放松,深挖一切有利于经济平稳增长的积极因素,实行区领导“包保”负责制,全力推动经济指标回升向好。预计2023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03.6亿元,同比增长6.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9.7亿元,同比增长1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13亿元,同比增长30.5%;实际到位内资43.77亿元,同比增长22.74%;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地区生产总值增长保持同步。紧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这个事关全区全市的权重指标,深入开展“扫街”行动,调集精干力量对辖区企业进行深入彻底梳理排查,确保企业数据应统尽统、颗粒归仓。深入挖掘盘活存量资源,碧乐城、原华润万家超市等6个项目全面盘活,盘活闲置楼宇23.6万平方米。充分发挥鞍钢助力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深入挖掘央地合作利益共同点,持续在大数据、医疗、房地产领域加强合作,推动谋划实施鞍钢钢铁元宇宙、鞍钢矿业集团露天采坑生态修复工程等项目16个,投资总额26.8亿元,当年实现固投4.6亿元,为铁东经济发展蓄势赋能。
一年来,我们强化调度、加压奋进,项目建设量质齐升。创新招商机制,实施“全员招商”计划,制定出台《铁东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暂行)》,全面落实各项惠企奖励政策。围绕“五区一中心”建设,全年开展“走出去、请进来”招商洽谈活动88次,对接重点企业95家,洽谈重点项目96个,金普健康城、鞍山国际食品商贸物流港、山海花溪不夜城、通用环球医技门诊大楼、云景揽月府房地产开发等45个项目顺利签约。全面落实“项目专班”和“项目管家”双重制度,建立“项目问题库”,围绕项目建设推进过程中存在的征收谈迁、土地挂牌、手续办理等制约项目建设的难点问题逐一研判、逐一攻克。经过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总投资30亿元的新港国际广场、总投资20亿元的鞍山中心、总投资5亿元的合谊地产等56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实现开复工,开复工率达到110%,超额完成全年任务目标。
一年来,我们深化改革、锐意创新,发展活力有效激发。制定实施《铁东区争创“清风辽宁政务窗口”评选活动落实方案》,编制《办事不找关系指南》,7个窗口被评为第一批“清风辽宁政务窗口”。以“万件清理”专项行动为牵引,深挖症结、系统治理,整改化解营商环境突出问题85件,化解办结率100%。扎实推进审批服务“一体化”建设,全区891项审批事项全部纳入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网上可办率100%。简化企业开办手续,压缩审批时限办理,一般性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0.5天,全年新增市场主体7611户,新增企业1154户,新增限上规上企业97户。深入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制定“区属国有企业劳动用工管理办法”等系列配套文件,搭建国有资产数字化管理平台,国有资产实现智能管理。强化预算绩效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财政管理效能进一步提升。开展银企对接行动,帮助中小企业融资2530万元。深入落实惠企政策,累计完成减税降费2.3亿元,市场主体活力有效激发。
一年来,我们践诺守信、担当作为,遗留问题有效化解。坚持“新官理旧账”,把防范化解债务风险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通过遏增量、化存量,债务风险等级已由高风险的橙色降为一般风险的黄色,牢牢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债务风险的底线。聚焦诚信政府建设,下决心解决企业账款拖欠问题,全年偿还历史欠款5.5亿元,多措并举顺利解决华润置地出让金、山南煤气大罐排险等多个久拖不决的历史遗留问题。紧盯百姓难点问题,125件“万件化访”台账案件和2.63万件群众诉求得到圆满解决。针对项目建设、土地攻坚等复杂棘手问题,从政策、法律和操作层面联合攻坚、全力推进,攻坚克难解决了江山宸墅、嘉宝小镇、双陆家园、世丰地块、区政府南地块、37中北地块、鞍钢钢铁元宇宙等项目审批、配套服务50多个难题,停滞15年的新港国际广场项目进展顺利;停滞14年的汇园大道东峦昱阁项目成功签订征收补偿协议;停滞12年的鞍山中心项目实现净地开工;停滞7年的区政府南地块已挂牌出售,区政府西地块重启腾迁净地;停滞6年的双陆家园实现净地,历史遗留问题得到有效化解。
一年来,我们提升品质、建管并重,城市形象显著提升。持续加大资金投入,高标准规划实施了2022年、2023年涉及275栋居民楼的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同步引入物业管理服务,实现了老旧小区设施改造“硬实力”与宜居品质“软实力”的同步提升。组织实施了特色旅游休闲文化街区提升改造工程,东宾特色休闲文化街区获评省级旅游休闲街区。实施市容景观提升工程,新建口袋公园35处,打造绿化精品示范路3条、花卉示范路5条,栽植树木、花卉60万余株。实施城市照明亮化工程,明达夜市、常青广场等重点区域、重点路段实现了改造亮化,常青广场主体雕塑已展现新貌。巩固文明城市创建成果,维修沥青路面4万平方米,修补人行步道2万平方米,维修护坡墙170余处、3000余米。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实施城市精细化管理,坚决整治违法建设、占道经营等顽疾固症,清理占道经营2.2万余人次,清理店外经营4950余处,全面提升城市序化净化美化水平。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启动南沙河大孤山流域专项整治。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倪家台村荣获2023年辽宁省乡村旅游重点村,大孤山街道韩家峪村被国家文旅部收入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一年来,我们兜牢底线、为民惠民,民生福祉持续增进。把稳就业摆在优先位置,全年新增城镇就业7002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358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为零。持续兜牢民生底线,累计发放低保、特困照料、临时救助等资金4095万元。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覆盖率100%。落实拥军优属,为优抚对象发放抚恤金和生活补助2247万元。全力推进“铁东区5G+智慧校园”建设,投入4200万元完成620间教室交互式智慧黑板、24间计算机教室和17间语音教室设备安装调试。投资1810万元,完成了钢都小学、华育外国语实验学校等10所中小学校维修改造;义务教育集团化改革深入推进,中考成绩再创佳绩,全市前 10 名中我区独占6人,位居全市第一。健康铁东加快建设,建立居民健康档案42.1万份,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发热门诊建设全部完成。全力加强社区服务驿站建设,泰昌、明山、正阳等10个社区完成升级改造。加强公共文化体系建设,举办“梨想家”南果梨文化生活节,组织“游玩铁东、山水铁东、节庆铁东”等系列活动。“平安铁东”建设扎实推进,全区社会治安形势持续向好。筑牢安全生产底线,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安全生产十五条硬措施,严格开展2023年重大安全隐患排查,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和应急演练,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全年未发生重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
一年来,我们牢记使命、依法履职,政府效能全面加强。始终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引导系统内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着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学用结合、以学促干,有力有序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加强法治政府建设,严格履行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确保政府重大决策始终在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的轨道上运行。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做好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建议提案办结率100%,满意率100%。紧盯“四风”新形势新动向,真抓实管防止反弹。大力弘扬雷厉风行、真抓实干工作作风,坚决打通“中梗阻”和“最后一公里”。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严控“三公”经费支出,进一步兜牢“三保”基本民生支出底线。
与此同时,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各项工作扎实推进,核查率、采集率均创新高。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残疾人等事业健康发展,国防、双拥、退役军人事务等工作持续加强,民族宗教、审计、档案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二、2024年工作安排
2024年是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攻坚之年,是铁东各项事业再上新台阶、实现新突破的关键之年,做好明年的工作意义重大。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预期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
为确保完成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在以下七个方面实现“奋进突破”。
(一)以项目建设为支撑,抓服务、强保障,在推进高质量发展上奋进突破
着力扩大招商成果。持续深入推进“全员招商”,加大精准招商力度,在招商谋划、招商频次、招商实效上狠下功夫。聚焦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等重点区域,深化“央地合作”“双鞍融合”务实合作,积极开展产业链上下游招商。巩固深化与中国能建集团、中国通用技术集团、中国融通旅发集团等央企合作,积极推动与中国二冶、国电电力等央企谋划项目尽快取得成果。以盘活闲置资源为重点,大力引进一批带动能力强、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的项目,加快庄士中心城、原新世界百货等闲置楼宇资源招商,全年盘活各类闲置楼宇15万平方米以上。全力推进鞍钢电气原厂区、区政府西地块等存量土地招商工作,全年落地项目30个以上,实际到位内资增长15%以上。
持续扩大有效投资。树立“项目为王”发展理念,集中全区力量狠抓项目建设。坚持高起点谋划项目,围绕产业发展、城市更新、新型城市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包装谋划一批对未来发展有支撑的大项目、争取国债支持的新项目、能够尽快实施的好项目,全年谋划储备项目100个以上。坚持高效率保障项目,深化项目管家制度,强化项目服务工作专班作用,对手续办理、开工建设、投产达效进行全时段跟踪、全流程服务、全要素保障。全力推动鞍山国际食品商贸物流港、金普健康城等项目尽快开工,全年计划开复工5000万元以上项目51个,开复工率达到100%。
多措并举争取资金。紧盯国家战略方向、发展导向和资金投向,结合产业特点、项目基础和重点领域,积极争取增发国债、中央预算内、地方政府专项债等各类资金支持。做实做细我区向上争取资金具体方案,充分抓住和承接好国家“新能源指标匹配、城中村项目改造、河道治理、城市排水防涝能力提升”等有关政策,找准项目的着眼点、落脚点,强化项目可行性论证,形成谋划项目库,专班推进、专人专干,全力做好铁东区地质灾害综合防治危房改造、城市排水防洪能力提升、老旧小区改造等项目的资金争取,力争全年向上争取资金12亿元,努力下好蓄势发展的先手棋。
(二)以“五提计划”为抓手,提质效、促升级,在补齐短板弱项上奋进突破
全力推动工业企业提升。立足解决我区工业产业结构失衡问题,重点做强存量、引进增量,加快工业企业和市场主体培育,全力支持区内8家规上骨干企业发展的同时,加快推进“小进规、新进规”企业培育计划,力争全年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0%、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以上,以工业突围引领全面突围。充分利用铁东“都市型工业园”等载体和各类闲置资源,深化“双鞍融合”合作与产业对接,在源头招引、政策支持、技术提升、数字赋能等多方面助力和培育企业,实现我区工业企业数量增长、质量提升、规模扩大、效益倍增的良性发展局面。
全力推动商贸服务业提量。发挥我区商贸服务业集中集聚的比较优势和体量优势,在闲置存量上找门路,在提档升级上下功夫,在促进消费上做文章,增强消费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以站前商圈为重要支点,推进商圈南延东进北拓,巩固和扩大铁东中心城区商贸服务业优势地位。围绕新港国际项目建设运营,在辐射区域内培育更多新兴业态和多元业态品牌。全力推动瀛海金街、明达夜市提档升级,打造特色鲜明的时尚消费街区。顺应消费升级趋势,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假日经济。提振家电、汽车等大宗消费,引导和鼓励商贸主体开展系列促销活动,全年开展各类促销活动120场以上,打好消费促销“组合拳”。积极培育和引进自营电商、跨境电商,打造线上交易平台,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全力推动文旅产业提质。从完善城市功能、满足百姓需求的角度出发,深入挖掘城区“钢铁文化、美食文化、体育文化”等特色资源,通过文旅搭台、经贸唱戏等举措,大力发展文创产业,促进文创与科技、商业、美食、体育等业态融合,全年文旅产业规上企业营业收入增幅10%以上。办好旅游节庆活动,创造更多农旅、食旅、自驾、露营、康养等旅游新业态新场景。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创排文艺精品,扩大受众范围,全年开展文艺演出100场以上,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全力推动建筑业提速。从提升效率和服务入手,健全建筑业企业日常联系服务制度,在资质申报、资金筹措、项目创优等方面给予支持,协助解决企业在市场经营中遇到的问题。强化项目建设执行力,落实全生命周期包保服务机制,推广重点项目“拿地即开工”服务模式。进一步提升谈迁征收实效,优化资质审批流程,简化各类证明事项,着力打造统一、开放、公平的建筑市场环境,全力扭转我区房地产开发投资和商品房销售落后的被动局面。
全力推动审批服务提效。深化“一网通办”工作,推广“智能办”“零材料”等创新服务场景,进一步挖掘和改善审批服务潜力,实现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100%网上办,高频便民利企服务事项网上办、掌上办。简化企业开办手续,优化开办流程,推行企业开办全程“不见面”。完善109项“跨省通办”审批事项清单,实现“全城通办”“异地可办”。全面推进审批事项简化环节、流程再造,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限压缩至45个工作日以内。
(三)以“双核驱动”为路径,导产业、聚人气,在打造区域竞争新优势上奋进突破
聚焦提升“站前核心区”活力和品质,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持续推动站前广场改造升级。突出站前地区综合服务与特色功能,坚持以空间重构为路径,充分利用站前地下街等地下空间资源,分层次、分区域开发地下空间,增加地下停车和公共活动空间,提供高品质公共服务功能。以城市更新促进站前广场地上功能更新,全力盘活站前广场周边闲置楼宇资源,挖掘城市历史文化价值,增加更多特色产业功能和多样化公共空间。以站前地区商业资源为载体,推动商旅文体联动,积极发展后街经济和夜间经济,打造更多具有都市范、钢城味、时尚潮的24小时社交目的地。
强化双核支撑联动作用,以大孤山红楼区域为“核心支点”,打造城市永续发展新空间。依托大孤山红楼街区升级改造,以现代农创电商产业园区建设为重点,紧盯农创产业动态,精准开展“双招双引”,重点打造电商服务平台、培训基地、中小电商企业孵化基地、农旅融合特色产业基地。深度谋划推动乡村振兴项目,充分利用城区东部地区空间大、环境优、密度低等优势,加强政策供给和资源保障,优化东部地区开发强度,完善路网及配套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培育农贸市场冷链物流、清洁能源等产业,积极引导重大项目向东部地区布局落地,努力打造铁东经济新的“增长极”。
(四)以改革攻坚为驱动,疏堵点、破藩篱,在激发发展动能上奋进突破
推动关键领域改革向纵深发力。深化关键领域改革成果,聚焦群众关切,深化“阳光三务”行动,打通监督壁垒,让各项便民事务在阳光下运行。聚焦效能提升,畅通区街运行机制,围绕街道77项、社区78项、村75项权责清单,落实“街道吹哨、部门报到”,以扁平化运行、高效率推进的实际举措服务发展大局。进一步调动街道发展经济、培植税源积极性,充分发挥街道经济发展办公室职能作用,激发街道发展经济内生动力和活力。聚焦中心任务,在招商引资、营商环境、创新创业等领域,出台相关政策性举措,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推动国资国企改革向效益发力。支持区属国有企业做大做优做强,提升企业品牌知名度和区域核心竞争力,推动国企向规范化、专业化、市场化迈进,承担起推动全区更高质量发展的使命任务和社会责任。提升国企综合实力,突出主业、聚焦实业,更加注重做强和做专。合理出让有效资产,推进国有企业整合重组、有序进退、提质增效,努力在提升能力和效益上取得新突破。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制定短中长期企业发展规划和营收任务,突出质量效益和价值创造导向,形成权责对等、运转协调的决策执行监督机制。
推动市场主体培育向精准帮扶发力。坚定不移贯彻“两个毫不动摇”方针,深入落实国家稳经济运行一揽子政策和省市区配套措施。继续实施“个转企”“小升规”培育行动,鼓励传统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全年新增市场主体8000户,新增企业1500户以上。设立2000万元重点产业发展基金,积极培育引导新兴产业和创新型产业发展。建立政银企对接机制,鼓励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民营企业支持力度。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实体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为市场主体提供全方位政策保障。深化区级领导包保服务企业机制,畅通政府沟通渠道,让市场主体安心经营、规范创业、轻装前进。
(五)以城市建设为引领,强功能、精管理,在推进城乡品质提升上奋进突破
高标准实施城市更新。科学细致谋划实施2024年老旧小区改造、城区排水防涝、城中村改造、烈士山提标改造等重点城建项目。持续在设施建设、道路维修、卫生整治等方面加大力度,大力提高城区洁化序化水平。实施城市照明亮化工程,做好站前广场、市府广场、二一九路等重点区域、重点路段照明亮化工作。实施公园提升改造和行道树补植工程,完成20个口袋公园建设,通过见缝插绿、沿街布绿、精准建绿等方式,对二一九路、五一路等5条道路进行花卉栽培和花箱摆放,多风格推动城区绿化美化。
高效能强化城市管理。以强化管理为切入点,疏堵结合加大环境整治和执法力度,加大违法建筑、违规户外广告、违法经营等整治力度。持续开展清扫保洁、道路遗撒、乱贴乱画等专项整治,标本兼治加强早夜市、交通秩序等管理工作,营造整洁、有序、安全的城市环境。运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新模式,推进实施“城市智慧停车”工程,解决城区“停车难、停车乱”问题。以制度保障为突破口,建立健全常态化监督考核工作机制,进一步压实“路长制”工作责任,压实部门、街道、网格责任,实现管理无缝隙、全覆盖。深化生活垃圾分类,规范投放方式、健全分类收集设施,不断提高城区管理水平。
高质量打造良好生态环境。紧扣“天蓝、水清、地绿”目标,持续推进污染防治工作,加强建筑工地、物料堆场、裸露地面、餐饮油烟、垃圾焚烧等问题整治。全面深化“河长制”,坚持河岸共治,持续抓好河道综合治理。持续做好村屯道路硬化和环境综合整治,加快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夯实乡村振兴根基。推进大孤山地区特色乡村旅游建设,让村庄留住乡愁、增加韵味、增添人气,打造美丽乡村样板。
(六)以改善民生为根本,兜底线、促公平,在增进人民群众福祉上奋进突破
全力兜牢民生保障底线。多渠道开辟就业岗位,落实创业扶持政策,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不低于7000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紧盯孤儿、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扎实开展社会救助,兜牢兜实基本民生保障底线。深入推进社区公共服务平台和社区养老体系建设,争取30个嵌入式社区试点项目,推进铁东特困护理院建设。多措并举做好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扩面宣传工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做好脱贫户入户排查,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落实退役军人各项优待抚恤政策,维护好退役军人合法权益。
全力抓好社会事业发展。坚持和深化教育强区战略实施,不断提升集团化办学水平,集团化办学工作要在2024年得到全面彻底的贯彻落实。引进国有公办幼教合作,开展学校间资源共享与优秀师资互动交流,促进教育优质资源均衡发展。继续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学校软硬件办学条件,完成2所幼儿园设施配套、规划建设、验收移交工作。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努力营造良好育人环境,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建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进区属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市场化改革。充分发挥区文化馆、图书馆文化引领和文化惠民作用,实施图书馆“点单服务”。持续推进全民健身提升工程,推动烈士山、鸽子山体育公园建设,打造“十五分钟健身圈”。
全力筑牢风险防范屏障。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两大主题,妥善化解各类风险,保障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全方位抓实安全生产,落实“三管三必须”要求,突出抓好危险化学品、消防安全、城镇燃气、建筑施工、食品安全等重点领域安全监管。持续推进“八五”普法宣传,全面提升公共法律服务水平。深层次推进社会治理,积极探索多元化治理新模式。保持严厉打击暴力犯罪、网络诈骗等各类违法犯罪行为的高压态势,切实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
(七)以自身建设为保障,重实干、敢担当,在打造服务型政府上奋进突破
加强党的领导。把加强党的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全过程,强化政治责任,保持政治定力,把准政治方向,着力提升政府系统政治判断力、领悟力和执行力,时刻保持政府工作与党和国家政策方针同频共振,主动承接上级交办任务,当好中央和省市区委决策部署的忠诚执行者。
坚持依法行政。全面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健全公示听证、决策咨询、专家论证等制度,进一步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依法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让权力运行更阳光更透明。
加强能力建设。着力破除陈旧观念,自觉以新发展理念引领落实,以系统观念谋划落实,以奋斗精神推动落实。着力补齐知识短板,克服本领恐慌,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公职人员队伍。大力支持创新作为,着力营造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浓厚氛围。
坚持纪律底线。严格遵守全面从严治党各项规定,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实施细则,持之以恒纠治“四风”。加强审计监督和财政监管,依法规范权力和资金运行,始终保持为民、务实、清廉的政治本色。
各位代表,新使命催人奋进,新征程任重道远。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紧密依靠全区人民,锐意进取、同心同德、埋头苦干、勇毅前行,努力在加快铁东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在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中勇争先、在建设高品质中心城区上善作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铁东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