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铁东区国资国企改革发展,进一步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战略支撑,结合铁东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坚持和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聚焦创新发展、数字发展、绿色发展,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调整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进一步推进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进一步增强国有资本的创新力、竞争力、影响力、控制力和防风险能力,做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者、公共服务产品提供者和改革创新的排头兵,为铁东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的国资国企贡献。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不动摇,把党的建设与公司治理、企业经营深度融合,注重加强新形势下国企党的制度建设,明确和落实党组织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为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确保国有企业平稳有序发展。
坚持统筹规划。充分发挥国有资本统筹规划、引领带动作用,优化完善国资平台运营机制,处理好国有资本与社会资本的关系,努力优化存量、引导增量、主动减量,推动国有资本布局结构在空间、产业、企业维度上调整优化,把国有资产集中到基础性、公共性、平台性、引领性等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到优势企业和企业主业,提高国有资本集中度和配置效率。
坚持深化改革。坚定不移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着力推动体制机制创新,优化营商环境。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深化企业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打破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国有企业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系统性,优化制度体系和发展环境,最大限度激发市场活力。
坚持市场主导。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遵循市场规律和企业自身发展规律,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体系结构,采用市场化的方式来提高国有资本效率、国有企业市场活力和竞争力,让市场推动国有企业提质增效发展。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为深化改革与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提供全方位制度和政策支撑。
坚持创新驱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国有资本与高新技术深度融合,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加快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模式创新、管理创新。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产业向高端化、信息化、绿色化发展,将创新融入企业发展基因,嵌入发展战略、生产经营、组织架构、团队文化中,转化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和组织能力,构建新发展格局,塑造新发展优势,从而推动国企高质量发展。
三、主要任务
国资监管体制更加健全。“管资本”职能转变基本到位,检属经营性国有资产实现集中统一监管,国有资本配置和运营效率不断提高。检属国有企业监督检查机制更加完备,形成全面覆盖、分工明确、协同配合、制约有力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系。
国资结构布局更加集中。集合产业、行业、地域等因素,促进国有经济产业布局、区域布局更加合理,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1+3+1”国企架构基本形成,国企功能定位明确、业务范围清晰、主业优势突出,推动90%以上的国资集中在基础设施与民生保障、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关键领域和优势产业。
国企改革重点更加深入。到“十四五”末,党的建设与企业经营深度融合,区属国有企业形成决策科学、执行有力、监督有效、灵活高效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职业经理人制度建设有序推进,逐步建立起与市场接轨的经理层激励制度、差异化薪酬体系;混合所有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人才队伍建设更加专业。全面推进三项制度改革,基本实现企业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人员结构明显改善、薪酬分配更加合理、企业经济效益与员工收入同步增长。到2025年,基本打造出一支具有战略发展眼光、市场开拓精神、管理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企业家队伍和一支高水平复合型企业经营管理队伍,为铁东区全面推进社会工作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