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6日在鞍山市铁东区
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铁东区人民政府区长 聂 鹏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铁东区第十八届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列席同志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本届政府工作回顾
本届政府任期期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监督支持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较好完成了区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
经济实力持续壮大。2021年,全区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0亿元,比2017年增长20%,年均增长4.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99亿元,比2017年增长44.5%,年均增长9.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7.5亿元,克服疫情影响实现正增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2216元,比2017年增加9378元,年均增长5.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实现162.4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始终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发展动力不断增强。搭建双创平台“创意梦工坊”,累计引进创新创业企业137家,孵化科技创新企业10家,2020年成功晋升省级众创空间。累计开复工千万元以上项目111个,总投资420.9亿元。开展招商活动500余次,引进国内资金91.5亿元,年均增速15%。实际利用外资5085万美元,年均增速10%。盘活闲置楼宇10幢,盘活面积35.7万平方米。
产业结构加速优化。引进华润万象汇、万熹佳佰奥特莱斯等大型商业项目,区内营业收入超5亿元商场达到5个,城市综合体发展到11个,科技研发、信息咨询等中介机构发展到260余家,阿里巴巴跨境电商、坚果文化传媒等知名电商成功落户。金融机构增至138家,金融企业孵化园孵化类金融企业19家,业态完善、功能齐全的金融服务体系基本形成。
深化改革卓有成效。完成行政事业单位改革任务,完成街道机构改革和区划调整。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581项政务服务事项全部进驻审批大厅,网上可办率达到100%。创新区街财税体制改革,完成厂办大集体改革。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形成“2+7”医疗服务体系。
城区品质显著提升。累计投入4700万元,改造道路25万平方米,完成优优公园、烈士山公园和胜利广场改造建设,全区绿化率达到37.5%。主次干道机械化清扫率、垃圾定点定时收集率达到95%。为鞍山通过国家文明城、卫生城复检作出突出贡献。落实“河长制”“林长制”,开展大气、水、土壤综合整治,空气环境质量达标率由79.2%提高到83.6%。
民生保障坚强有力。累计新增就业2.39万人,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零就业”家庭始终保持动态为零。放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等民生资金6.34亿元。全面推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居民医疗保险参保实现全覆盖。投入7亿元率先在全市开展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改造面积246万平方米,惠及群众3.7万户,北长甸小区成为全省改造示范小区。投入29.3亿元实施棚户区改造73.2万平方米,建成5个回迁小区和2个保障房小区,完成23184户居民安置,满意率超过99%。
社会事业发展迅速。累计投入13.2亿元,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组建钢都小学等三大教育集团,教育水平持续保持全市领先。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打造京剧、歌咏、曲艺3个省级以上群众文化活动基地,完成14个足球场建设,公共体育设施面积达到9.21万平方米。“台町”历史文化特色街区建设稳步推进,打造红楼历史文化街区。开展高频次安全生产检查,无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高质量完成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
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全面落实。积极实施风险防控,政府隐性债务得到有效化解。开展非法集资专项整治,妥善推进“e租宝”案处置,查处3起恶意逃废债,注销7家违规小贷公司,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脱贫攻坚任务圆满完成,区内贫困户全部稳定脱贫,对口帮扶西藏那曲地区巴青县雅安镇成功实现脱贫,与台安县、昌图县建立常态化帮扶机制。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及“回头看”反馈149个案件全部销号,“大棚房”、农村乱占耕地建房和违建别墅专项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果。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累计新增市场主体2.4万家,注册资本248亿元。坚持“新官理旧帐”,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欠款清偿工作全面完成。疫情期间落实税费减免缓征政策,为企业减免税费1.82亿元,助力企业共克时艰。压实项目管家和全程帮办机制,帮助企业解决难题431个。举办金融论坛,开展银企对接,助力57家民营企业融资2172万元。
疫情防控精准有序。坚持“四早”“四集中”原则,全面做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完善各项应急预案,强化进口冷链食品检测、消毒和追溯管理,持续做好重点场所常态化防控。率先在全市开展血清检测,高标准建成核酸检测(PCR)实验室。疫情防控各项措施精准有效,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运行。
政府建设全面加强。以党建成果引领各项事业发展,省委巡视组反馈问题全部整改到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新成效。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推进“七五”普法,深入扫黑除恶斗争,持续开展“政府制
度建设年”活动,“清废改立”规范性文件9个,优化内部议事规则249个。自觉接受区人大依法监督和区政协民主监督,办理建议提案754件,见面率、答复率、满意率均达到100%。畅通群众诉求渠道,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受理解决诉求7.3万件。
二、2021年工作完成情况
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与去年持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主要抓了七方面工作:
1.围绕项目核心,推动振兴发展。全年复工项目25个,复工率95.6%。新开工项目26个,总投资45.1亿元,超额完成全年计划。老年宫三角地、市人社局北等历史遗留地块实现净地,爱家三期、山南文化变等5个地块取得重大进展。开展“走出去”招商38次,“请进来”招商73次。引进国内到位资金31亿元,同比增长20%。实际利用外资450万美元,增速排名全市第一。围绕老旧小区改造、校园基础设施升级等项目向上争取资金2.86亿元。盘活闲置楼宇4幢15.8万平方米,盘活面积全市第一。
2.紧扣融合发展,加速产业升级。新兴商贸城等3家企业被授予“电商示范基地”称号,盛文北方新生活等2家企业获评年度“鞍山网红打卡地”,华润万象汇“钢都夜巷”成为全市“月亮经济”标杆。成功主办首届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大会,打造区域人力资源服务业中心。引进阳光财产保险等金融企业6家,6家企业通过银企对接成功实现融资。谋划“数字鞍山 智造强市”机会场景项目48个,引进鞍钢供应链企业3家,规划32万平方米高新技术产业园铁东分园,对外合作有序推进。
3.持续深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推进“一网通办”,企业开办设立时间缩减为1天,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总体时限控制在45个工作日内,416项事项实现“一件事一次办”,月均办件量由500件升至1800件,办件数量、事项覆盖度等七项指标位居城区第一。无差别综合窗口受理事项达到80%以上,建成政务服务驿站24个。完成“僵尸企业”处置10户,推进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接收人员档案98710册。新增注册市场主体5000户,“个转企”达到107家,超额完成工作任务。
4.实施精细管理,建设宜居城区。结合市域治理推行“路长制”,141条道路111名路长“现场吹哨”解决问题7429个。开展户外广告、扬尘整治等八项“百日攻坚”行动,市容环境明显改善。投资690万元维修区管道路80余条,栽植树木花卉22万株,规划设计口袋公园21处。常态化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清理河道垃圾540立方米。开展污染防治攻坚战,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42件案件全部办结。
5.保障改善民生,共享发展成果。新增城镇就业8441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3411人,失业率控制在3.57%,为11018人发放就业补贴2133万元。脱贫人员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全覆盖。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12件,追讨工资4371万元。打造4个退役军人服务站,为退役军人提供“一站式服务”。投资3.1亿元推进老旧小区改造,358栋17187户居民受益。开展非法墓地整治专项行动,21233个墓位全部整改到位。学前教育普惠发展,新增公办学位500个、普惠学位400个,标准化幼儿园占比达到94%。落实“双减”政策,查处无证办学、违规办学67起,今年中考再创佳绩。加大文化惠民“三送六进”活动力度,
开展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主题活动。东亚第一城小区1326户居民、龙之梦小区925户居民完成产权办理,安置时尚东等6个地块回迁居民191户。
6.创新治理方式,社会持续稳定。社区优化调整至90个,设立便民综合服务受理工位352个,基层服务更加精准高效。实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做好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危险化学品等领域安全监管。开展违章建筑占压燃气管线专项整治和成品油专项整治,113处占压燃气管线问题全部解决。扎实开展防汛和森林防火工作,全区无重大灾害和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坚持依法行政,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建成97个“村(居)民评理说事点”,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
7.科学联防联控,筑牢严密防线。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及省市防疫要求,落实“三码”联查等常态化防控措施。结合网格化管理,做好境外、重点地区来(返)鞍人员及隔离场所、冷链食品、医院等重点场所检测,排查密切接触者及次密接253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28人次,排查下摆数据17万条,集中隔离930人,
开展三轮接种疫苗81.3万剂次,核酸检测采样12.5万份,切实做到“零感染”“零事故”。
此外,审计、统计、档案、人防、兵役、双拥、民族、宗教、妇联、残联等各项工作都取得新成绩。
三、今后五年发展思路和奋斗目标
未来五年,是铁东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攻坚期,产业结构调整的融合期,城市宜居品质的提升期,全力改善民生的加速期。我们要立足实际,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变中寻机,努力在产业振兴、品质提升、协同开放、改革创新、社会和谐、民生幸福等方面攻坚克难,建成全省领先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新兴产业示范区、辽中南城市群金融中心和文旅休闲目的地,为铁东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夯实根基。
——优化产业结构,打造实力铁东。深度融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和沈阳现代化都市圈,深化与南京对口合作机制,积极承接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等地产业转移,围绕飞地经济、存量资产、鞍钢供需“上下游”产业链开展招商,建成
牵动性重大项目。“商贸、金融、健康、文创、旅游、数字”六大主导产业齐头并进,区域创新能力位居省市前列。
——深化改革开放,打造活力铁东。通过数字政府建设持续提升政务服务现代化和信息化水平,基本实现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企业群众办事更加方便,营商环境达到全省城区最优。政务诚信评价体系和社会信用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惩戒机制得到有效运用,依法行政、依法经营、诚信经营的社会氛围基本形成。
——聚焦生态宜居,打造美丽铁东。城区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综合承载能力明显增强,服务功能接近国内一流城市中心城区水平。新型污染防控体系基本形成,能源资源利用效率逐步提高,全域实现散煤替代,万元GDP综合能耗及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完成省市下达目标。
——增进民生福祉,打造幸福铁东。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积极争取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推动公共空间和大型商超开展适儿化改造,为创建儿童友好型城市赋能聚力。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动老龄事业高质量发展。学前教育普惠发展和义务教育
优质均衡发展得到极大推进。疫情常态化防控精准有效,医疗卫生保障能力大幅提升,疾病预防体系持续健全。脱贫攻坚成果得到有效巩固,广覆盖、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成。
——提高治理效能,打造平安铁东。加速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建成法治高效的服务型政府。“平安铁东”建设取得新成效,群众安全感持续提升。强化市域治理,运用大数据技术提高应急指挥、安全监管和自然灾害防治水平,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显著增强,重点领域风险得到有效化解,群众诉求办理质量和效率全面提升。
四、2022年主要工作任务
主要发展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5%。重点做好八方面工作:
(一)坚持底线思维,科学统筹常态化疫情防控
1.科学落实防控要求。慎终如始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工作要求,健全高效顺畅的指挥体系。优化应急处置机制,坚决守
住冬春季节关键时期和重要时间节点,确保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平稳可控。
2.守牢盯紧重点领域。压实“四方责任”,实现冷链食品正向可追踪,逆向可溯源。做好院感防控,发挥“哨所”作用。落实校园、养老机构、大型商超、酒店宾馆等重点场所防控措施。加强核酸检测、集中隔离和物资保障等应急能力建设。
3.夯实筑牢基层堡垒。强化网格管理,发动群众联防联控,做到反应迅速、清查准确、管控有力。全力推动疫苗接种,建立全民免疫屏障。查找漏洞,补齐短板,做好打持久战准备。
(二)坚持项目牵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1.全力拓展发展空间。围绕土地攻坚,实施解决批而未供、化解净地不净、盘活闲置土地、追缴出让金等四个专项行动。推动天兴银座、原新世界百货等存量商业对接优质品牌项目。
2.全力抓好招商引资。采取产业招商、以企招商、中介招商等方式,围绕税源总部、存量资产、飞地经济、鞍钢供需产业链等主题,策划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产业集群地招商活动。
3.全力做好项目服务。坚持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有效破解供电、用地、审批等制约瓶颈,为项目落地开工创造良好条件。完善“企业成长陪伴计划”,落实“项目管家”跟踪服务,全程高效做好审批手续督办。
4.全力向上争取资金。紧盯国家战略、重大政策,围绕产业发展、盘活存量资源、“两新一重”等方面,包装谋划储备高质量项目,提高项目成熟度和精准度。持续加强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管理,推动项目稳步实施。
(三)坚持转型升级,推动产业结构优化
1.提质升级传统服务业。鼓励万象汇、百盛等大型商超创新业态,发展夜经济、假日经济,千方百计扩大消费。支持大商新玛特天狗网、大润发优鲜网创新化、规模化运营。积极推进中央商务区数字商务平台建设,实现数字化赋能实体经济。促进商贸企业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创新消费模式与服务方式。
2.厚植金融业发展优势。完善“一核三线多点”2平方公里金融商业圈,加大基金、信托、融资租赁等新兴金融业态引进力度。
创新政银企合作模式,常态化开展银企对接,推动金融与实体经济互利共赢。
3.培育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推动科技创新,优化双创平台服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家,转化科技成果2项,申报建立1家专家工作站。围绕高新技术园区铁东分园,重点引进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及都市工业类项目。做好“老”“原”“新”三篇大文章,推动“四改”项目按期完成。
(四)坚持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重点领域改革
1.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提升“一网通办”效率质量,深化“综合窗口”改革。开展新设立企业“全生命周期”对接,打造营商环境问题解决“绿色通道”。
2.稳妥推进国企改革。探索推进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妥善处置国有“壳企业”,采用兼并重组、债务重组、破产清算等方式实现市场出清。持续做好国企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保障服务。
3.探索医疗和环卫领域改革。根据人口分布重新优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布局。探索环卫作业市场化运行,理顺环卫管理和评价考核机制,提升城区环境卫生水平。
(五)坚持建管并重,推动生态宜居城区建设
1.深化精细管理。常态化开展施工围挡、占道经营等八项“百日攻坚”行动,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形成闭环管理。维修改造区管道路及居民区道路,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建设“口袋公园”,推进垃圾分类。
2.优化生态环境。推进重污染天气预警,强化秸秆焚烧治理力度,引导市民文明祭祀。做好空气质量保障,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指标要求。严格执行《排污许可管理条例》,推行持证排污制度。提高河长集中巡河行动频次,加强河道垃圾常态化清理监管。
3.推进乡村振兴。加强农村户厕运维体系建设,配齐粪污处理设施。谋划产业项目建设,壮大发展村集体经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加强美丽乡村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严厉打击违规经营墓园和散埋乱葬行为。开展“大棚房”常态监控,巩固违建别墅和农村乱占耕地建房整治成果。
(六)坚持改善民生,推动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1.坚持就业优先。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离岗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落实各项就业政策,着力化解规模性失业风险。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不低于5000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为零。
2.完善社会保障。工伤保险基金实现省级统筹,确保低保金、养老金等民生资金足额按时发放。做好居民医保“两病”门诊用药保障。做好退役军人安置,维护退役军人合法权益。实施新一轮老旧小区改造。
3.发展均衡教育。落实“双减”任务,严厉打击违规办学,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实质推动中小学集团化办学,建立校长教师常态化交流机制,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升公办幼儿园学位占比,规范民办幼儿园发展,晋升五星级幼儿园1所、四星级幼儿园1所,推动学前教育公益普惠发展。
4.丰富文化生活。加大文化惠民“三送六进”力度,完成全区综合文化站改造升级。持续推进“台町”历史文化特色街区建设,促进红楼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提升。合理布局健身器材,打造
15分钟健身圈。落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措施,广泛开展提高技艺和传习活动。
(七)坚持治理创新,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1.加强社会治理。扎实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以流程再造压实基层网格管理责任。健全矛盾排查调解机制,源头预防和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依托政务服务便民热线12345,高效解决群众诉求。开展“平安铁东”建设,深化扫黑除恶斗争。
2.坚守安全底线。持续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做好森林防火和汛期防汛,有效应对极端天气。持续开展违章建筑占压燃气管线排查,及时发现和消除燃气使用安全隐患。
3.防范化解风险。坚持政府过紧日子,全力保障“三保”支出。加强协税护税力度,堵塞征管漏洞,防止税收流失。加强对小额贷款公司日常监管,对违规经营情况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持续开展非法集资问题专项整治,加大对涉众性金融诈骗打击力度。
(八)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1.坚持党的领导。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将党的政治建设贯穿政府工作始终,确保思想上、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和省、市、区委保持高度一致。
2.坚持依法行政。科学谋划“八五”普法,深化“法律七进”,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完善法律顾问制度,强化重大决策合法性、合规性审查。坚守政府诚信,依法依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自觉接受区人大依法监督和区政协民主监督,高质量办理建议提案。
3.坚持高效勤政。推动文风会风持续转变,扎实做好基层减负,坚决杜绝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强化绩效考核管理,提高行政效能。强化正向激励,着力解决不想为、不会为、不敢为问题,营造想干事、敢干事、干成事的良好氛围。
4.坚持廉洁从政。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做到纪在法前、纪严于法。强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风险管控,推进审计监督全覆盖。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严防“四风”反弹回潮。围绕权力运行各环节加强廉政风险防范,全方位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长效机制。
各位代表!新目标催人奋进,新征程任重道远。让我们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下,以更加坚韧的意志,更加顽强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有力的举措,奋力谱写新时代铁东扬帆起航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