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东区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2007-01-06来源:铁东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点击:


    ——代区长周忠武在铁东区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2007年1月5日


    我代表铁东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2006年政府工作回顾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认真贯彻市第十次党代会和区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经济异常活跃的先锋区、城市形象的品牌区、平安和谐的首善区和文化旅游强区”建设,按照打造“五大经济板块”、做强“五大支柱产业”和抓好“四个提升”的总体构想,全力实施项目、危旧房改造、财政税收等七项重点工作专项推进,一手抓空间、一手抓项目,一手抓发展、一手抓民生,较好地完成了区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所确定的各项任务。

    经济指标快速增长。抓住东北振兴和环渤海开发双重机遇,更新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经济实力显著增强。预计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1亿元,增长28.5%;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9亿元,为年计划的109.9%,增长26.5%;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亿元,为年计划的100%,增长48.6%;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422.9万美元,为年计划的109.4%,增长2.8倍;引进域外资金12亿元,为年计划的100%,增长1.9倍;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6亿元,为年计划的148.1%,增长84.2%;销售总收入56亿元,为年计划的100%,增长15.4%;出口创汇1210万美元,为年计划的100.8%,增长24.4%;区街创业中心实现技工贸总收入11.75亿元,税收7500万元。

    拓展空间取得重大进展。坚持区内经商、区外办厂方针,加速工业进园区、商业进城区、民居进小区,共拓展有效空间112万平方米,制约我区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初步得到了缓解。抢抓市政府规划建设达道湾工业园区的机遇,加大工业和物流业项目招商力度,4项工业项目和1项物流业项目落户达道湾工业园区,拓展工业和物流业空间30万平方米,呈现出在区外发展工业和物流业的新格局。抢抓老城区改造和企业搬迁的机遇,拆迁危旧房12片,面积32万平方米;推进工业企业搬迁,3户工业企业已退出城区,11户工业企业的13宗土地被市政府收购,共创造商业和房地产业空间75万平方米。同时,积极盘活14处闲置资产,其中南山宾馆、鞍山供销城、中泰宾馆即将开业,水晶宫大酒店部分投入使用,启用建筑面积达7万平方米,盘活资产总额6亿元。

    招商引资上项目实现历史性突破。坚持以项目为核心,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项目工作呈现出数量多、规模大、领域广的新特点,标志着全区经济结构的优化和产业结构调整已步入一个新的阶段。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办法,首次组团赴日本,以及长三角、珠三角和福建等地招商,开辟了我区独立组团招商并取得成功的先河;英国、法国、瑞士、日本、韩国、马来西亚、中国台湾、香港等投资财团首次来铁东考察。全区共组团15次,接待来访团组26次,累计签订合资合作协议48项。按照“四个一批”推进,全区项目总数达到188项,涉及金额97亿元,其中谋划招商15项,推进实施13项,开工建设44项,投产达产116项,项目总量和投资规模均为有史以来最多时期。在“四个一批”项目中,亿元以上项目31项,比上年增长158%,500万元以上项目是上年的6.8倍。引进年产1800樘自动旋转门、年产1万吨标准件、年产200台/套高压大功率变频调速装置、智能交通设备等4个工业项目进入达道湾工业园区,工业项目实现了历史性突破。推进兴辽集团与法国MST公司合作,高标准建设我市规模最大的冷藏物流业基地和仓储物流中心。引进了家乐福、乐购、沃尔玛等5个亿元商业项目,一批世界知名品牌落户铁东,提升了现代服务业的水平。引进了法国凯圣置业、北京恒治、大连嘉际等一批国内外知名房地产企业,陆续开工8个亿元大型房地产项目,提高了鞍山房地产业品质。

    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稳步提升。坚持以整治为重点,以洁、美、绿、亮为目标,进一步完善了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并推进公园改造、道路绿化带、小区绿地建设,塑造了中心城区新形象。开展了市容环境综合整治“百日会战”,7处占道市场实行限时限位经营,4处占道市场退路进厅;拆除了违规广告牌匾1525块,清除了非法小广告46.7万张,重点部位、主次干道和居民区清扫保洁率达到100%;全面完成春植绿化工作,全区绿化量占全市绿化总量的四分之三,我市举办“森博会”和卫生城复检做出了突出贡献。高标准改造了烈士山公园,拆除周边透视围栏,新砌1000多延米水磨石台,新植草坪4万平方米,密植大胸径乔木1100株,配以灌木组团,点缀景观灯,为居民营造出悠闲舒适、整洁恬静的美景。高质量绿化10个居民小区,新建绿地14块,面积4.9万平方米,占全市绿化小区总量的47.8%。改造居民小区22个,面积100万平方米,占全市改造居民小区面积的二分之一。开展了“环境友好型城区”创建活动,治理污染企业79户,完成绿化生物覆盖学校17所,环境保护投资指数达2%以上。创建省市绿色社区5个,创建省市绿色学校9所,创建省市安静小区14个。经过努力,全年空气质量有81 %天数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人民群众最期盼问题得到进一步解决。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和谐铁东建设的首要任务和重要保障,全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积极推进危旧房改造,认真宣讲拆迁政策,坚持依法、以情、以德拆迁,以超常规的速度完成了胜利路沿线、十二条社区、解放路老平楼和山南一、二、三、四街坊危旧房拆迁工作。同时,胜利路健身小区等回迁楼将陆续开工建设。全区拆除危旧房169栋,搬迁居民8748户,其中货币补偿安置动迁居民2640户,发放补偿金2.85亿元;回迁安置动迁居民6108户,每户平均扩大居住面积11.7平方米,居民的居住条件将进一步改善。积极稳妥地推进企业改制,解决了改制企业的职工安置、保险接续、“三险一金”等历史遗留问题,改制企业退休职工全部进入了区托管中心,13户困难企业职工参加了城市合作医疗。深化“一方为主、多方联动、重点突出、整体推进”就业模式,实行“普惠制”和“定单式”就业培训,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完成城镇实名制就业33000人和实名制培训失业人员4400人,始终保持“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8%。依法推进社会保险扩面工作,全年新增养老保险2255人、失业保险2135人、工伤保险1005人。实行区级领导包保责任制,采取行政和法律手段,完成社会保险基金征收6000万元,扩面征收3300万元,按可比口径分别比上年增长7.6%、13.5%。推进低保规范化管理,对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对象坚持先就业后援助的原则,坚持公平、公正、公开、求实的原则,坚持以劳代赈的原则,实行动态管理,由年初59010人减少到39790人;对无劳动能力的低保对象做到应保尽保,并加大扶贫帮困力度。关注群众切身利益,针对动迁中弱势群体和特殊人群的实际困难,在全区开展了“万名党员入危房,为民解难建新家”活动,区“三项基金”和政府出资达300多万元,对危旧房改造中的近千户困难的动迁户实行特困援助;政府投入120万元,对通山街2栋“冰棍楼”新上供暖设施,结束了120户居民长期冬季无暖气的历史;市、区筹专款400多万元对两处历史遗留问题的7栋居民楼进行上下水道网和房屋设施大修以及供暖管网改造,解决了百姓疾苦。减免2000多名特困中小学生书费杂费,380名农民工子女在铁东就读。

    社区建设又有新成果。坚持以打造和谐社区为重点,深入开展星级社区评选活动,推动各社区均衡发展,社区建设再上新台阶。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又新建了10处社区“一站四室”,全区所有社区用房都已超过省规定的社区“一站四室”标准。完善“一个中心、四大公司”服务功能,建立了求助中心特服电话,加强街道信息服务终端平台和社区服务网络建设,率先在全省实现了区、街、社区三级联网。站前街道社会化经营社区模式和新兴街道“错时工作法”受到省、市民政部门的充分肯定,并在全省推广。全区所有社区都建立了社区警务室,配备了社区民警,健全了保安公司、“一岗双责”和义务联防队巡逻网络,形成了全方位的治安防控体系。多方筹集资金400多万元,在社区重点部位均安装电子监控系统,率先在全省实现了区域内电子监控系统全覆盖。社区教育卓有成效,高水平承办了“环渤海地区社区教育协作组织首届学术研讨会暨魅力铁东学习节”。社区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社区文化广场、社区图书馆建设进一步加强。开展“10分钟健康服务圈”活动效果明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展到8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发展到26个,我区成为辽宁省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

    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积极开展争先创优活动,推进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发展,全区共获得各类国家级荣誉10项、省级荣誉17项、市级荣誉20项。加强科技创新,建立研发中心、产业化基地5个,实施科技项目35.项,列入省中小企业创新项目2项、市重点科技计划项目8项。加大教育投入,多渠道筹集资金5000多万元,其中区政府投入2600多万元,全面提升教育基础设施和硬件设施建设水平,大力推进教育均衡发展,铁东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我区在全市首批通过省政府“双高普九”验收,受到省政府验收组的高度评价,市政府以《通知》形式全文转载了对我区的评价,并要求全市借鉴铁东的经验。将华育义务教育阶段的国有民办学校全部改为国有公办学校,保证义务教育阶段国有资产全部用于义务教育。巩固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区成果,全区所有社区健身路径实现全覆盖。成功举办全国“红双喜·万科杯”少儿乒乓球赛,我区成为辽宁省乒乓球训练基地,山南小学成为全国乒乓球重点小学。特色专科建设成果喜人,区中医院被评为全国糖尿病重点专科医院,并成为全国18家优秀重点专科医院之一,实验室被批准为免疫标记二级实验室;区口腔医院建设取得新成果,现已成为全市唯一的口腔专科医院;区医院的准分子手术在省内具有较高知名度。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内设机构由78 个精简到54个,全员聘用率达100%。创建全国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区,全区建成3个街道养老服务中心和26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成功承办了第二届全国老年公寓战略论坛。城区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有新提高,我区连续第三次被省委、省政府评为辽宁省精神文明建设标兵城区。深入开展打击“扒窃犯罪”“两抢一盗”以及法轮功等邪教组织专项行动,社会治安环境得到进一步净化,社会保持稳定。我区顺利通过辽宁省平安区三连冠验收。全面落实优抚政策,我区获辽宁省双拥模范区三连冠。认真实施新《信访工作条例》,建立健全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畅通社情民意诉求渠道和反映途径,群体性事件得到有效预防和化解。落实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责任制,全年无重、特大事故发生。人口自然增长率连续5年实现负增长。圆满完成了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工作。此外,人防、交通、档案、物价、兵役、民族宗教等各项工作也都迈上新台阶。

    政府自身建设全面加强。坚持科学行政、民主行政、依法行政,努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政府施政能力进一步增强。认真落实人大及其常委会各项决议,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一些重大事项及时主动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积极与人民政协进行民主协商。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124件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全部及时办理完毕,办复率、满意率均达到100%。全面启动“五五”普法工作。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深入推行政务公开,建立了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全面加强机关行政效能监察,提高了服务效率,营造出亲商、爱商、护商的发展环境。坚持从严治政,加强廉政教育,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强化干部责任审计,治理商业贿赂,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严肃查处了一批违纪案件。

    过去一年,经过全区上下的不懈努力,有效破解了制约铁东快速发展的一些重大问题,全区呈现出经济快速增长、空间全面形成、项目加速推进、社会更加和谐的发展态势。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区第十二次党代会的正确指引,得益于“十五”和历届区委、区政府奠定的良好基础以及区人大、区政协的鼎力支持,得益于各位代表、各位委员以及全区人民共同奋斗和辛勤劳动,得益于市直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一些困难和矛盾,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差距。一是经济结构不尽合理,作为现代商贸服务区,传统第三产业经营档次不高,新兴第三产业发展缓慢;工业经济刚刚起步,还没有形成集聚效应,在全区经济中所占比重较小;战略性、形象性和牵动性的大项目还不多,缺乏对经济具有支撑和拉动作用的骨干龙头企业,还不能满足快速建设公共财政体制的需求。二是随着产权制度改革和城市改造的不断推进,社会矛盾逐步显现,社会不稳定因素还比较多。三是由于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压力还很大;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够完善,还处于初级水平,部分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程度与人民群众的期望值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四是机关办事效率、服务水平和依法行政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所有这些问题,都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2007年政府工作任务

    2007年是本届政府任期的最后一年,也是我们开拓创新、追求又好又快发展的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对于实现经济率先隆起、构建和谐铁东,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七大的胜利召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区委十二届二次全会精神暨全区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区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坚持一手抓空间、一手抓项目,一手抓发展、一手抓民生,着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速度和效益,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着力促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不断解决民生问题,着力推进“四区”建设,构建和谐铁东,保持社会稳定,实现铁东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今年,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37.8亿元,增长2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68亿元,增长20%;万元GDP能耗降低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5亿元,增长25%;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652万美元,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4亿元,增长22%;销售总收入68.5亿元,增长22%。确保经济提升上台阶,各项事业提升上档次,城市建设提升上形象,和谐铁东建设提升上水平。

    按照上述总体要求和预期目标,我们重点要做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以项目为核心,着力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今年是铁东区的“项目攻坚年”,坚持一手抓空间、一手抓项目,推进空间、项目、园区、商业精品带建设,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进一步拓展空间。通过工业进园区、商业进城区、民居进小区,抓住城市改造、退居进商和企业搬迁等机遇,做好后峪村和营城分区共40多万平方米拆迁以及城区内11片14.3万平方米危旧房改造;加快企业谈迁进度,做好兴辽集团和市属粮库搬迁,特别是重点推进区域内9户鞍钢集团所属企业搬迁,争取区域内所有工业企业都退出城区,进一步拓展商业和房地产业发展空间;积极盘活闲置资产,重点抓好经贸大厦、物贸大厦等10处闲置资产的启动,争取盘活闲置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实现楼宇经济和总部经济的新突破。

    努力引进大项目。坚持以项目为核心,进一步扩大开放,加大招商引资上项目力度,重点引进大工业项目、大商业项目,形成大产业集群。突出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招商,有选择、有重点地引进知名品牌和亿元以上大项目。落实项目责任制和督办机制,加强项目动态跟踪和后续服务,实现“四个一批”项目滚动推进的新突破。全区“四个一批”项目达到 200项,其中亿元以上项目35项。

    加快园区建设。按照规模化、产业化、集群化发展方向,重点引进中国台湾、上海、无锡等紧固件生产企业和机电设备制造企业,培育紧固件企业和装备制造业集群,形成以紧固件为主的标准件园和以新材料、机械电子为主的装备制造业园。继续推进年产1800 樘自动旋转门、年产1万吨标准件、年产200台/套高压大功率变频调速装置等重点项目早投产早达效。在达道湾工业园区新建15万平方米的物流园区,争取当年开工建设。争取培育2个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大企业。

    打造商业精品带。进一步发挥中央商务区辐射和带动作用,全面规划建设胜利路、建国南路、中华南路和解放东路精品带的商业走廊,促进商业中心和商业精品带之间的衔接和互动,使闲置商业楼宇全面盘活,带动商业网点全面升值,实现商业潜能的最大释放。重点抓好景子街二期工程竣工开业,加快家乐福、乐购、沃尔玛、香港新世界百货、天津家世界等5项亿元大项目建设,形成全市规模最大、业态最全、人气最旺的黄金走廊。

    二、坚持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着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速度和效益

    引进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进一步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打造“五大经济板块”、做强“五大支柱产业”,尽快培育一批核心竞争力较强的大企业,提高经济增长质量、速度和效益。

    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抢抓全市加速装备制造业新一轮发展机遇,以科技为先导,以园区为载体,以项目为核心,重点发展节能、环保、新材料、光电一体化、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依托鞍钢等大企业和达道湾工业园区,吸引中国台湾、大三角等地标准件企业,规划建设大规模的标准件园,形成产业集群;积极推进鞍钢附企部分企业搬迁至达道湾工业园,鼓励更多的生产企业、配套企业、研发机构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力争新引进企业10户。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围绕鞍山老工业基地振兴,培育发展信息技术、咨询业、金融保险业、电子商务,进一步完善中央商务区的综合服务功能。引入新科技和新理念,引进超级市场、物流配送连锁经营企业,推行新的流通方式。适应人民群众消费升级的需要,进一步发展商贸物流业,推进家乐福、乐购、沃尔玛等大型百货、超市和连锁店项目建设,高标准建设胜利路等商业精品带,发展连锁超市,引进精品名店,发展新的业态,完善经营管理,改进商品交易方式,加快POS系统和信用卡结算系统普遍使用,增强服务功能。新发展大型连锁经营企业10家,精品名店要发展到600家。积极发展社区服务业,引导便民店、生鲜店、早餐店、洗染店进社区。

    努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从全市规划建设文化观光旅游带出发,依托全市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制定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编制文化产业投资目录,精心筹划一批文化产业项目,加大文化旅游产业项目招商引资。整合区域文化和旅游资源,培育图书批发基地、古玩书画交易基地和玉器工艺品交易基地等一批有影响力的文化产业基地。

    加速发展民营经济。按照省、市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要求,用足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用好省市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切实发挥区街科技创业中心和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作用,完善咨询、中介服务体系,及时解决民营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对民营企业实行重点培育和梯度扶持,鼓励域外和本地民营企业投资上项目,鼓励民营企业开展自主创新和发展循环经济,升级改造传统优势产业,做大做强四隆集团、天兴百盛集团、乐雪集团、大德集团等一批龙头企业和名牌企业,促进民营企业集群式发展。今年,力争培育和扶持纳税超亿元企业1户,纳税超千万元企业10户。

    三、坚持执政为民,着力解决民本民生问题

    坚持执政为民理念,高度重视改善民本民生,满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努力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

    彻底解决转属企业历史遗留问题。坚持“一企一策、因企制宜”原则,通过推进企业搬迁、盘活存量资产、政府出资垫付,争取市政府政策,多渠道筹集改制成本;解决好职工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经济补偿金等问题,保障职工生活,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同时,加大对改制企业履约监管,推进32户整改企业尽快验收,督促其履行转制承诺。

    继续推进危旧房改造解决群众安居问题。坚持依法、以情、以德拆迁,做好后峪村搬迁和第二批危旧房拆迁工作,提前做好重点地块和二级危旧房改造规划。高质量、高速度地建设好回迁安置楼,建设好社区“一站四室”、存车场、农贸市场等相应公共配套设施。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认真做好居民回迁工作,并邀请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居民回迁工作实行全程监督,确保居民回迁工作“阳光操作”。

    着力解决好群众就业问题。进一步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区、街、社区三级就业管理服务体系,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和就业援助活动,促进多形式就业。落实小额担保贷款等扶持政策,推动失业人员自主创业。面向市场需求,加强城区失业人员和农村失地农民的技能培训。政府出资购买公益性岗位,解决困难群体特别是低保户的就业问题。全年,实现城镇实名制就业 25000人,实名制培训失业人员2500人,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7%以内。

    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养老、工伤、失业等社会保险制度,进一步完善城市合作医疗保险制度,扩大城市合作医疗保险覆盖面,将集体企业职工及不具备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全部纳入城市合作医疗保障范围。认真落实城乡低保政策,不断完善社会救助制度,规范低保管理,对低保人员实行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坚持临时救助、重大节日走访慰问,发挥“扶贫、温暖、寒窗”三项基金作用,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比上年有所好转。

    四、坚持以改善人居环境为重点,着力加强城市建设和社区建设

    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不断优化人居环境,提高城区公共管理和服务水平。

    继续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实施洁净工程,主要道路实行“三扫一保”,居民区实行“一扫全保”,加大商业中心、市场、广场等重点部位的清扫保洁力度,增加清扫保洁人员和环卫设施,延长保洁时间,垃圾日产日清,保证环境全天候整洁卫生。实施亮化工程,对城区部分主要道路两侧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商业网点的楼体进行立面亮化,形成大都市夜色景观。实施绿化工程,冬、春植乔灌木5.5万株,绿篱5万株,花卉350万株,完成10条道路行道树栽植,新建绿地10万平方米,绿化建设居民小区6个,对已改造的居民小区进行全面绿化,再改造居民小区10个。进一步加大对烈士山公园美化、亮化改造力度,进一步扩大绿化面积,栽植珍贵树木,更换光源、安装各种景观灯,形成风格各异、层次分明、错落有致的园林夜景,使其成为市民新观念下的休闲广场。倡导绿色文明,实行社区垃圾分类收集和无害化处理,推广使用环保用品,实施节能节水行动,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加快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实施美化工程,推进占道市场退路进厅工作,做到限时限位限行业经营。集中整治20条严管路、10个重点部位,加强广告牌匾管理,全面清除非法小广告,整治乱贴乱画。坚决取缔烧烤大排档和非法占道修理摊群,加强学校周边环境的综合整治。

    全面加强社区建设。实行重心下移,实施分类管理和分类指导,发挥区、街、社区三级网络平台作用,逐步构筑以社区求助中心为基础,各类综合服务内容于一体的社区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一个中心、四大公司”社区服务模式,创新社区服务理念,推广站前街道社会化经营社区管理模式、园林街道社区专职工作者绩效考核管理办法、新兴街道“三位一体”管理模式和“错时工作法”,把75个社区建成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积极争创全国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区,进一步完善社区养老服务站“四室一场”建设,新建4个街道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提升养老服务社会化水平。

    五、坚持以人为本,着力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树立和谐理念,发展先进文化,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构建和谐铁东。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深入落实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巩固“双高普九”成果,树立在优质发展中求均衡、在均衡中求发展的理念,推动全区教育全面发展。实施“三名”工程,加强师德建设和专业培训,引领教师向专业化发展。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网络平台,提高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水平,形成新型的教与学互动格局,努力争创全国信息技术教育实验区。以质量和特色为着眼点,实施“常规+特色+示范工程”,逐步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加强同国内外学校的交流与合作,建立更多的友好学校,进一步缩小我区教育与世界先进教育的差距,向全国教育先进区迈进。

    大力发展文体、卫生等社会事业。以满足人民群众健康向上的文化健身需求为重点,进一步加强文体设施建设,以“百姓讲坛”“市民学校”“楼道文化”、健身广场等为阵地,广泛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丰富社区居民的文体生活。进一步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巩固省级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成果,努力争创辽宁省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力争三年内进入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行列。区属医院将继续发展特色专科,促进医疗服务多元化,提高医疗质量和水平。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人才流动机制,引进更多高层次人才,努力建设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做好军转干部和退役士兵安置工作。积极开展全民国防教育,做好双拥工作。同时,认真抓好审计、人防、交通、档案、物价、兵役、残联、民族宗教等各项工作,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巩固省平安城区创建成果。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继续实施科技强警和信息强警,完善治安电子监控网络,健全“打、防、管、控”全方位治安防控体系,依法打击“法轮功”等邪教组织,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加大对治安重点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的整改力度,减少刑事和治安案件的发生,争创全国综合治理工作先进区。加强信访工作,认真贯彻《信访工作条例》,严格落实领导干部包案制度、接待制度和首访责任制,畅通诉求渠道,依法及时合理地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高度重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努力从源头减少和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完善应急管理体系,确保高效、快捷地处置突发事件。继续加强消防和安全生产工作,消除安全隐患,坚决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

    努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区。深入开展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广泛开展文明行业和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努力把创建文明城区变成全民自觉行动。以强化企业信用和提高政府公信力为重点,整体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积极开展和谐社区、和谐校园、和谐家庭创建活动。加大社区教育工作力度,巩固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的成果,努力向全国社区教育先进区迈进。

    六、坚持以人民满意为最高标准,着力提高行政执行力和公信力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大力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强化政府服务,规范政府运作,建设法治政府、服务政府、责任政府和廉洁政府。

    推进依法行政。在区委领导下,深入开展“五五”普法工作,严格按照法定权限、法定程序行使权力,提高依法治区水平。依法接受区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自觉接受区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好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坚持公正执法、文明执法,保障执法对象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和过错责任追究机制,坚决查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行为,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提升行政服务中心功能,深化政务公开,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建立便捷高效的社情民意反馈机制,营造政府与社会良性互动的环境。

    降低政府运行成本。坚持量入为出、开源节流原则,按照“保工资、保稳定、保法定支出”的顺序合理安排支出,减少一切不必要的行政性支出,扩大政府采购范围,把节约的资金用在促进发展的大事和惠及百姓的好事上。政府各部门、各单位要树立过紧日子思想,争做节约型社会的模范。

    健全责任体系。建立健全权责清晰、赏罚分明的政府工作责任体系,实行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年度工作目标管理制度,开展年度工作绩效考核,提高执行力。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首问负责制和行政首长问责制,完善政务督查制度,加强行政监察,改进机关作风,提升行政效能,优化政务环境。

    加强勤政廉政建设。认真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加强和改善公务员教育与管理,建设政治坚定、业务精通、清正廉洁、作风优良的公务员队伍。政府成员要始终牢记“两个务必”,大力发扬求真务实的作风,认认真真察民情,诚诚恳恳听民意,实实在在帮民富,兢兢业业保民安。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扎实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严肃查处违纪行为。

    回首过去的一年,我们用智慧、真诚和汗水,铸就了铁东美好的发展前景。展望新的征程,我们信心百倍、豪情满怀。新的一年,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在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求真务实,奋发有为,只争朝夕,忘我工作,为实现我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全区人民富裕安康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