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雪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教育的建议”书面意见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关于您提出的我区在推进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教育工作过程中,存在的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对社会实践教育重视不够、个别学校条件有限、学生及家长对于社会实践的认识程度不足,配合度不高等诸多薄弱环节和问题,铁东区教育局及时召开相关负责人会议,针对此项工作推进情况进行整体梳理和自查自省,结合以往的并逐步完善和改进。
一、成立铁东区中小学实践教育管理机构。为进一步规范我区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2020年,铁东区教育局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铁东区中小学研学实践活动的通知》(鞍东教发【2020】72号),成立了以教育局局长为组长、教育局副局长为副组长、教育局各科室负责人、活动中心主任及各中小学校长为组员的铁东区中小学研学管理领导小组,教育局成立铁东区中小学研学管理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铁东区青少年活动中心。负责铁东区中小学社会实践活动的统筹管理工作,对中小学申报的社会实践教育方案进行集中审核和实施指导,对我区的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进行资质审核与确定,构建区域性、特色化研学课程体系,开展中小学研学导师培训工作。
二、发挥区域性社会实践基地的作用。铁东区青少年活动中心是鞍山市唯一一所公益性、多元化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教育基地,具有区域性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基地和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双重职能,负责中小学综合实践课程、劳动教育课程的统筹实施和管理工作,负责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活动的组织开展工作,是中小学综合实践基地、劳动教育基地和研学实践基地。为发挥实践教育独特的育人功能,完善校内外协同育人体系,近年来,活动中心充分发挥校外实践基地的作用,遵循教育家顾明远的题词“探索创新在基地上,学生成长在活动中”为工作目标,打造以实践体验为轴、融汇“综合实践、劳动教育、研学实践”等多种类、多主题的“树状课程演练场”,在“构建实践课程体系、拓开展多元化实践活动、实施多维度教师评价”等方面积淀了厚重的“软实力”,全面依托基地的课程专属性、教师专业化、活动实践化的特色,构建鞍山基地独有的实践教育1+N课程体系。下学期,区教育局将在九、十月份完成以下推进工作:一是结合鞍山市教育局命名的三批鞍山市中小学研学实践基地名单,初步遴选适合我区学生社会实践教育基地;二是要求各基地提供实践课程板块及实践内容清单、安全保障等相关资料;三是区研学领导小组筛选后进行实地考察,确定未来三年我区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四是对社会实践基地导师进行实践课程设计及实施方面的专题培训,进行实践课程专项指导。从而,打造一批示范性社会实践活动精品线路,逐步形成布局合理、互联互通的实践教育网络。
三、以课程理念实施实践教育,建立正规有序的实践教育新体系。在实践活动实施前,我们要求各中小学要结合实践地点实际情况,按照实践活动时段选取的各个点位设计实践路线,开展国防教育、科技体验、劳动实践、传统文化、爱国主义教育等不同形式的多学科融合的社会实践教育。
1.课程版块。铁东区中小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分为行前思、行中研、行后悟三个版块设计和实施。行前思:在实践活动开始前,结合实践主题、按照学生年段特点,安排学生了解实践地点概况、区域分布情况及查找实践资料等任务,包括实践前课、行前准备等;行中研:带领学生按照实践活动流程在不同的实践地点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并指导学生完成不同主题的实践任务,完成实践手册及实时汇报实践情况等;行后悟:阶段性实践活动结束后,采取主题征文、专题汇报、自我评价等多种方式开展实践成果交流、活动感悟分享和多项评价活动。
2.实践内容。各中小学根据学校办学特色、学生年龄特点和学科教学内容需要,结合鞍山的历史、文化、自然、科技等资源,因地制宜开展以优秀传统文化、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国防科工、自然生态、劳动实践等实践活动内容,以体验为核心,以探究为手段,打造实践育人平台,将学习、实践、研究与互动融为一体,设计的实践课程做到“六有”(有目标、有内容、有特色、有总结、有评价、有保障),实现学科知识和实践体验深度融合,增长学生知识见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实践原则。我们要求各中小学校要将实践活动纳入到教育工作计划中,组建学校实践课程开发实施工作小组,要遵循学生实践发展规律。其一,遵循教育性原则。实践活动要结合学生身心特点、接受能力和实际需要,注重系统性、知识性和趣味性;其二,遵循科学性原则。实践活动要因地制宜,根据课程主题内容和学生实际,构建小学以市情为主,初中以市情、省情为主的实践课程体系和长效工作机制。其三,遵循公益性原则。实践活动不得开展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性创收,对贫困家庭学生要减免费用。从而,深度挖掘实践课程资源,实施不同主题的地域性实践课程,避免走马观花式伪实践活动现象发生。
四、做好实践教育师资培训,打造优质实践教师队伍。
近年来,铁东区不断做好校外实践教师培训工作,活动中心牵头,选拔一批具备专业素养、责任心强的教师担任研学实践导师,定期组织研学导师培训,通过组建名师工作站、课题研究及交流研讨活动,提高研学导师团队的专业素养,掌握实践教育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技巧,提升实践导师团队的服务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助推高质量、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与发展。同时,务实日常管理团队间协作。加强内部沟通与协作,有效协调各个部门之间的工作,并制定科学合理的运行计划;建立高效的沟通机制,促进团队间的信息共享、经验交流和相互支持;形成“基地+学校+家庭”的多维管理模式,确保各类实践活动顺利进行。
五、规范实践活动实施和申报程序,确保实践教育取得实效。
1、明确实践活动时限。实践教育主要包括博物场馆、社会实践、工农业劳动、自然探究、文化体验等活动内容。根据国家、省市有关文件要求,按照学段的不同,对实践活动时间与活动重点作如下区分:小学四到六年级实践教育应以乡土乡情为主,每学年可安排1至2次,一般每次1至2天;初中一到二年级实践活动应以县情市情为主,每学年可安排1至2次,一般每次1至3天;小学一至三年级和中学毕业年级也可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安排必要的社会实践活动。
2、强化沟通与协调。教育局要求各中小学要制定细致的实践教育活动方案,要把活动意义、活动内容、时间安排、实践路线、安全举措、费用收支等事宜,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微信群、致家长一封信等有效方式,及时向学生家长宣传,广泛征求意见,在充分达成共识基础上,共同组织开展实践教育活动。
3、完善报备制度和手续。各中小学要履行严格的请示报告制度,把实践教育活动纳入到教育教学计划中,学校要提前两周将制定的实践活动方案、活动安全预案、实践教育资源等相关材料上报到研学管理办,研学管理办汇同教育局安全科对各中小学实践活动方案、安全预案、实践教育资源进行审核,待审核通过后,上报到教育局批准;对于各中小学计划组织一天以上或省内、国内的社会实践活动,由研学管理办总体设计组织,指导中小学实施具体实践教育工作。
六、强化安全保障,为师生提供安全有序的实践教育环境
我们要求各中小学要成立实践教育活动领导小组,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原则,提前制定实践教育活动安全预案,与承办单位共同做好有关学生和教师的行前安全教育、行中安全保护、车辆和食宿安全监督管理和行后安全评价等工作。
学校可自行开展实践教育活动,要根据需要配备一定比例的学校领导、教师和安全员,也可吸收少数家长作为志愿者,负责学生活动管理和安全保障,与家长签订协议书,明确学校、家长、学生的责任权利;学校也可委托开展实践活动,要与有资质、信誉好的研学公司或旅行社签订协议书,明确委托企业或机构承担学生实践活动中的安全责任。
下一步,区教育局将围绕我区中小学实践管理工作实施规范化管理,对社会实践基地进行集中化考量,对实践活动课程设计进行精细化、深度化、课程化指导,有机整合鞍山的历史文化、自然环境、社区、企业、社会组织等社会实践资源,引领学生开展跨学科、跨领域的实践教育活动,将多元化的知识体系、实践活动以及自主学习融为一体,在实践活动中拓宽视野、增长知识、锤炼品德,促进学生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现代公民。
铁东区教育局
二○二五年八月一日